第04版:副刊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内心有一只铁蛹,正在蝶变为会飞的花朵

(组诗)

□荆卓然

胸膛里装满矿石的人,都是唐宋遗风的墨客。

你听,他们那平平仄仄的,走路的节奏,

也是“大江东去”般豪放派的风格。

他们是三线精神的有机成分啊!

横竖撇捺,竖折弯钩,

组成了一组组,坚不可摧的群雕作品。

清晨,采矿者随手把太阳挂在东边的山头,

万吨大爆破,

是岳飞的《满江红》,泼墨如滚烫的铁流。

钻杆是一只大鸟长长的喙,

是一把可以打开钢炉与佳人心脏的钥匙。

每一次撼动内脏的爆破,

只是如春节燃放了一枚花炮。

狮子山,只是三线建设者胸膛里的,

一小块钢铁。

我亮出十八般武艺和二十四番花信风,

想用攀枝花人潜藏在骨头里的铁,

浇铸出一座城,喂养百万盏人间灯火。

我不知道这群开山问路的人,

是不是和当年开山的愚公有血缘关系。

他们把大山当作一块积木,

用小小的手,打开尘封多年的家门。

我把思绪从冬眠的记忆里拔出来,

借高炉巨大的威严,

冶炼着心中的顽石。

我想用攀钢的铁,制作一只海螺,

遥听当年三线人开天辟地的回声。

我是一个拿汉字当饭吃的痴人,

胸膛里没有矿石,也没有阳光的火种。

我只能以楷体风格的手印,

为火红的高炉,喂几吨星星与月光,

让它们在高炉的身体里翻箱倒柜,

提炼三线建设者们的脊梁,

浇铸出一截三十六度体温的长城。

是的,三线建设者们的汗珠子里,

都有一座深藏不露的故乡。

那么多的钢铁在他们的手掌里生根,

却没有一个人喊出一声疼痛。

在中国地图前,

我轻轻地抚摸着这座城市,

内心有一只铁蛹,正在蝶变为会飞的花朵。

这座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的城市,

这座永远生机勃勃、永远不生锈色的城市,

有一条粗壮的根须,叫三线精神。

这座“车轮上的工业基地”和“象牙微雕钢城”

有一盏可以照亮我们内心的明亮的灯啊!

电源来自龙族人生生不息的血脉,

动力源自攀枝花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的精神

  • 致敬60年坚守!我想对你说……

  • 图片

  • 彝乡故事

  • 糯巴沟之春(组诗)

  • 内心有一只铁蛹,正在蝶变为会飞的花朵

  • 我写的瓜子坪“长桌宴”上了央视

  • “匍匐在大地”的人性光辉

  • 梦想永远熠熠生辉

  •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攀枝花日报社、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30005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047号
    蜀ICP备2023016275号-1
    Copyright© 2010 - 2025 pzhk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