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带三争”奏响共富强音

——西区格里坪镇大水井村“强村富民”见闻
  俯瞰摇金时光休闲营地。

  □熊曼君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越 文/图

  近期,西区格里坪镇积极实施“强村富民”专项行动,巩固乡村振兴成效,持续激发乡村共同富裕的活力。

  在争当共富标杆、共富先锋、共富样板的热潮中,大水井村通过强化组织共绘发展蓝图、培育头雁引领人才兴村、农旅融合赋能产业升级,以“三带三争”奏响建设富强宜居和美村庄的时代之声。

  组织带领,争当共富标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组织是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大水井村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党员政治素养,锻造坚强的战斗堡垒和主心骨,积极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做实民生实事、服务乡村建设、保障产业发展上的引领作用。

  “我们创新党群议事制度。”大水井村党总支书记许孟钦说,广泛动员党员干部、村民与致富带头人出谋划策,齐心协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大水井村,村两委成员不仅在村委会会议室,还在田间地头、门前檐下,与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新乡贤”探讨家乡未来发展设想,并积极邀请区、镇、村、组四级干部群众进行实地考察、召开联席会议,落实“四议两公开”机制,共同谋划乡村发展蓝图、探讨解决发展难题,结合大水井村的实际和特点创新工作思路,拒绝生搬硬套、避免“千村一面”,探索形成既具有鲜明风格又具有推广意义的乡村建设新模式新路径。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大水井村持续巩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成果,积极开展村组道路沿途景观美化,让村庄容貌一新、品味提升,有效增强了村民们的居住幸福感。在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路、照明、灌溉等便民设施,增建太阳能提灌站、蓄水池、灌溉引水渠,硬化入户道路,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有力提升了村民们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在“强村富民”行动的布局下,大水井村积极邀请相关部门、行业专才实地调研村内独具特色的农户院落,以“农户自愿、政府引导”为原则,规划打造乡村原始风貌与现代生活气息并存的美丽庭院,探索发展庭院经济,拓展村民收入的多样性。

  经过不懈努力,大水井村的产业规划有所布局,显露出兴旺之势,为实现民富村强、和美村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员带头,争当共富先锋

  群雁高飞头雁领。在农村,产业发展落后、经济实力薄弱,其关键原因在于缺乏增收致富的技术能力、缺乏资源转化的变现渠道、缺乏干事创业的思想意识,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牢的创业致富带头人队伍至关重要。

  攀枝花盛资经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许云州曾就职于政府部门,后离职返乡创业,通过多年打拼,业务范围辐射整个西南片区,为攀西物流运输行业增添了新的活力。许云州说:“企业走上正轨后,我考虑的第一件事便是反哺家乡、回馈社会。”

  在扩大企业规模时,积极开展创业扶助。许云州优先在大水井村发布招聘信息,主动提供合适的岗位,为近30名村内劳动力提供了临家的就业机会。在森林防火、防汛等重要时段,许云州挺身而出,无偿捐赠、运输物资,为重点民生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嘉奖。

  许云州反哺乡里的做法与大水井村的“头雁培育计划”不谋而合。许云州担任大水井村企业支部书记,与村支“两委”共同促进更多乡贤加入振兴家乡的队伍。通过走访梳理,大水井村形成了乡土人才台账,详细掌握村内32名乡贤能人的具体情况,筛选其中部分知农业、爱农村、懂农民的“种子选手”,建立常态化关心关爱制度,制定多领域针对性个性化的合作方式。

  目前,大水井村已经涌现出多位与许云州一样心系家乡发展的本土致富带头人,也吸引不少在外锻炼了技能、开拓了眼界、积攒了资金的返乡青年,初步形成了头雁领飞、群雁齐追、雏雁争鸣的人才发展格局,成为大水井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

  产业带动,争当共富样板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许孟钦说:“培育根植于本土的特色产业是增强乡村造血能力、增加就业的长远之计。”

  大水井村地理条件复杂,农业产业产值低、效益差、结构单一,既无种植优势又无矿产资源,想要寻求突破,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农村发展模式,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相关产业,走一条具有大水井特色的发展之路。

  大水井村党组织紧紧围绕共同富裕试验区和“一区一城”建设目标,在格里坪镇政府的牵头下,积极争取各级相关政策支持,组织开展摇金坡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

  摇金坡片区水资源丰富,场地平整宽阔,原始生态优美,具有较好的近郊旅游项目建设基础。摇金坡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足于摇金坡“鱼菜花共生”项目、把关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占地50余亩,辐射面积300余亩,现已规划建设了特色养殖区、生态种植区、休闲游乐区等农旅融合产业模块,可充分发挥周边资源禀赋优势,有力整合村内特色资源,是大水井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建设模式的重要举措。

  项目开工以来,已为大水井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在工地打工的村民每月能增收4000至7000元。摇金坡项目建成后,大水井村将从项目管理维护、餐饮等方面,加大村企合作力度,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和收益,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大水井村集体经济产业经营范围,以点带面,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扩充村民收入渠道。

  如今,通过汇聚内部力量齐发展、创新合作模式促发展、依托资源优势谋发展,大水井村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质效提升的强村富民之路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文件
   第04版:今日西区
挖掘传承三线文化 推进群众精神共富
成立首支骑士团志愿服务队
吹响反腐倡廉新号角
人社政策面对面宣传进企业
上门调解彰显“司法温度”
“三带三争”奏响共富强音
多举措筑牢医保基金安全线
走访看望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