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华荣公司攀枝花精煤分公司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扎实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实施管理人才“领航”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引航”工程和技能人才“引领”工程“三大”人才培养工程,奏响人才培育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
统筹“选育管用” 建强领航型管理队伍
“选”优干部。系统盘点各层级领导人员年龄结构、专业背景等,聚焦优化队伍结构和实现人才接替,编制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提出总体工作目标和阶段具体工作目标,把发现识别优秀干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持续拓宽干部队伍“蓄水池”。结合干部考核、日常观察等情况,及时调整人选。在干部调整中,采用竞争上岗方式,使一批优秀干部充分展示自己,发现储备一批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干部。
“育”强干部。加强理论教育,提高政治能力,建立公司管理人员群,及时传达上级会议、文件精神,促进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加强专业技术职务任务资格评审工作,由专人负责进行资格审查、资料收集整理。坚持实施后备人才储备制度,按照一定比例建立文化素质高、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动态后备人才库,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讨论等程序,及时将人才输送到各单位、各领域、各岗位。
“管”实干部。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组织公司管理人员学习《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引导管理人员自觉遵规守纪、依法履职、廉洁从业。修订完善《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办法》,对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履职尽责等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作出制度性安排。利用干部信息管理系统,梳理完善112名管理人员基础台账和岗位职责。今年5月份,完成102名管理人员和92名专业技术人员2023年度考核,7月底,建立完成54名中层管理人员干部政治素质档案。
“用”好干部。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稳步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打破论资排辈,注重选用政治强、本领高的优秀年轻干部,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干部队伍。今年,该公司引进3名大学毕业生。目前,中层管理人员中“80后”8人,占比15%,干部年龄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完善“人才优先” 打造创新型科技队伍
培育科技人才。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重点考核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和工作实绩。开展科技成果撰写、专利申报、科技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培训,选送优秀专业论文参加“八省(市区)煤炭(矿山)学术年会”,组织开展选煤论坛活动交流,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扩展视野,对标学习先进技术。加大年轻大学生培养力度,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建立“培养计划”,及时跟踪培养情况,让大学毕业生能“留得下”“用得好”,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加快科技创新。修订科技管理办法,完善科技工作制度,从体系、职责、经费、项目、成果等各方面对公司科技工作进一步进行规范,不断提升各单位技术创新水平,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定期召开科技工作会,激励广大技术人员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创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将科技项目成果落实到基层单位,明确任务,激发人才活力,拓宽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空间,让人才充分释放创新能量。
提升人才价值。优化薪酬结构,树立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苦脏累险岗位和技术生产骨干倾斜“三倾斜”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激励力度。调整优化专项奖励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做到定向精准及时激励,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
推进“一岗多能” 打造领军型操作队伍
拓展履职“广度”。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激励措施,引导操作技能人员履职能力向“广度”拓展。实行一岗多能奖励,除自身基础工作外,职工每取得一个技术工种从业资格证书,并能够在安全生产中运用较好,给予100元/每月的奖励,公司现有100余名职工享受一岗多能津贴。将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融入职工日常教育培训,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职工履职水平和业务技能。
搭建提升“平台”。强化职工技能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职工技能大赛、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平台,组织职工积极参与省、市、区各类技能大赛和技术比武,发挥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技能人才培养“高速公路”作用,促进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发挥高技能人才“担课题、解难题、育新人”的重要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解决一线生产难题,做好关键技术和经验的传承和发展,助力公司实现安全平稳优化生产。充分利用手机移动端平台,通过“指尖课堂”发挥碎片化时间作用,利用有奖答题、积分兑奖等方式,提高职工学习兴趣,提升职工综合技能。
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以文化价值导向打造技能人才成长良好生态环境,以公司索道运煤线分馆为依托,传承三线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车间、进班组,激励广大职工深怀科技兴企之志,主动担负起推动企业发展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