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珊珊)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近日,记者从市委社会工作部获悉,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我市聚焦充实社区力量、锻炼干部,出台新入职公务员到社区实践锻炼五条“新政”,以抓关键带全局,有效推动基层“深耕善治”服务攀枝花“共富共美”。
“新政”聚焦“五项举措”:选派精准,“社区需求+新入职公务员人选”精准对接,针对性地设计锻炼方案;方式灵活,选派人员每周不少于2个工作日到社区开展6个月实践锻炼;任务具体,紧扣社区治理服务工作,负责包联1个网格、承办1期志愿服务活动等“五个一”实事任务;过程管理,建立社会工作部门、组织部门、派出单位、街道(乡镇)、 接收社区“五级”联动管理;评价有效,评价结果既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重要参考,市直部门(单位)派员情况也纳入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内容,确保常管长效。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我市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着力在“减负”和“赋能”上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推动基层群众可感可及。
为基层“松绑解绳”。建立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制定村(社区)阵地建设指南,综合设置“1+1+N”办公场所,挂牌减少近70%。
为基层“蓄势赋能”。突出治理“主体多元、过程互动、结构扁平、目标精准”理念,开展“社区创富联合体”建设,探索社区“复合治理”模式,建设集“公共服务、议事协商、便民惠民”于一体的复合阵地106个,形成“一站式”工作场景。
为基层“聚力增效”。实施“花城千名社工人才培优计划”,试点“社区+社工专业人才+志愿者”融合发展,目前全市社工专业人才、注册志愿者分别占常住人口的0.9‰、15%,有效推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