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懿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搞个卫生、参加志愿服务就有积分,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可以节省一笔开支了……”近日,秋雨连绵,天气微凉,仁和区布德镇民政村回龙湾组火把广场的积分超市却溢满了“温暖”,村民提着手中的“奖励”与记者分享他们的高兴事。
回龙湾组有居民259户1228人。作为全省最大的彝族自发迁居集中安置区,如何让生活、习俗各异的村民,养成主动参与乡村自治的新风尚?去年9月,布德镇政府经研究商议,决定在回龙湾组建立“积分超市”,以家庭为单位,每户每个积分年度基础分为10分。村民们通过参加群众大会、加入志愿服务、保持庭院整洁等行为,由评分小组进行加减分登记,对村民进行综合考核,每月将考核积分情况公示,村民可凭积分在超市挑选对应商品。
十几平方米的积分超市里,进门的墙立面张贴着积分兑换制度,下方的货架上摆放着大米、食用油、毛巾、牙膏、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物品下方张贴了对应积分,方便村民按照自家积分来合理挑选。“我弟弟考上了大学,妹妹考上了高中,获得了200分,加上我家主动承担村道清扫工作,所以获得的积分比较高。”积分超市里,村民阿迪哈都高兴地说起积分兑换商品给自家带来的变化:“看到别人家分数高,自己就会想做得更好,获得更多积分。这样不仅家里居住环境改变了,自己住着舒服,还能兑换更多生活用品。”
“积分超市”将原来的村干部“喊着干”转变为现在的村民“主动干”。自超市运行以来,村民们悄然发生着变化:每逢大会村民们都早早等候在会场,不论是村道还是自家院落都变得干净整洁,邻里相处更加和善,孩子们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村里的“颜值”越来越高,村民的精气神越来越好。“通过乡村治理积分制的推广运用,村民自治成效变得可量化、可考核,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村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文明程度。”布德镇副镇长林凤云表示,将在全镇推广运用积分超市“正向激励、负面约束”机制成果,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走出一条重塑乡村治理、提振村民精气神、浸润文明乡风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