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碰到这样一类老人,总是说躯体不适,比如:头昏、头痛、心慌、胸闷、气紧、腹痛、腹胀……反复四处检查,就是查不出原因,老人感到非常痛苦,子女也无能为力。
这部分老年人可能是患上了老年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指大于60岁的抑郁症人群,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不仅损害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而且增加照料者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群抑郁的患病率,保守估计在10%-15%,甚至某些估计范围高达45%。尽管老年抑郁有如此高的患病率,但实际上却很少被社会关注。
老年抑郁症可能有哪些表现呢?
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有其独特性,临床表现不典型,核心症状与其他年龄段抑郁患者一样,主要为心境低落、快感缺失和兴趣减退,但常被其他主诉掩盖,躯体化症状多,疑病观念强烈,常常被临床医生忽视或被当作躯体疾病诊治,造成漏诊或者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而成为难治性病例。
那我们该怎么来预防老年抑郁症呢?
1、重视健康教育:要让老年人正确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保持乐观的心情,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减少对自身疾病的过分担心。
2、给予社会支持:鼓励老年人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打牌、下棋、唱歌、跳舞、绘画等,丰富老年人的文娱生活,结交朋友,减少孤独感。
3、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健康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这些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4、情感的慰藉:引导老年人感受自己生活中曾经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放松自我,缓解压力;聆听他们诉说往事及内心感受,帮助他们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实环境的适应能力。
5、积极的心理疏导: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老人的情绪变化,发现问题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求助专业人员。
6、加强慢病的防控: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疼痛等,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更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加强对慢病的防控对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