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门口街道

创新党建绘制基层锦绣图

  □胡恒娅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越

  近年来,河门口街道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第二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创新提出的七条“共富微路径”入选2023年度四川省改革典型案例、攀枝花市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十佳微改革案例”。

  探究这些成绩的取得,得力于街道党工委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有力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河门口街道是攀枝花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是典型的老工业区、改制企业职工及家属居住区、煤炭采空沉陷居民安置区和低收入群体集中居住区,户籍人口9494人,常住人口6450人。街道下辖2个社区,18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委3个,党支部15个,党员465名。辖区有“北街历史文化街区”“国家苏铁自然保护区”“初心园”“三线时光·里”等党性教育基地。

  河门口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和“一区一城”建设,积极探索“1234”工作法,为基层党建蓄势赋能。

  坚持“一个核心”,深化党建引领厚植根基

  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完善“三长四员”党建工作网络,实行街道党工委委员、社区“两委”干部联系党支部制度,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党建体系”,实现党组织有形有效全覆盖。

  统筹街道社区党员、“双联”“双报到”区级部门下沉小区,分片包保楼栋,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环境卫生整治、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累计开展服务群众活动150余次、服务居民4000余人。

  搭建“两个平台”,汇聚多重力量共管共治

  顺应数字化趋势,搭建信息化党建平台。该街道依托西区“社区通”,开发“河门口五社联动”综合服务云平台,汇集便民服务百余项,群众通过线上服务中心“一键触达”所在辖区的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社会服务。平台中转站整合上级部门、双联单位、社区、辖区企事业等共建力量,构建“组织联建、资源联享、党员联管、服务联做、活动联搞”的党建新格局,解决居民活动阵地不足、小区物业管理难等问题20余个。

  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搭建居民议事平台。建立“我的家园我来管”“黄葛树下+凉亭”“锦苑之家”等多个居民议事平台,采取“四方会谈、五步议事”方式,召开居民坝坝会共商共议共决,精细化搭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各部门联动解决小区停车难、消防通道拥堵、路灯损坏等问题97个。

  纵深“三化建设”,打造“特色名片”提质增效

  用活资源,推动党建工作品牌化。该街道不断擦亮“好耍还是河门口”的新时代标签,串联初心园、习风园、背水小道、时光·里项目资源,多点位构建西区三线文化教育产业链,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线路,先后挂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就业实习基地,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以小带大,推动社区治理样板化。通过“小整合”撬动“大格局”,该街道以“社会企业带动型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型社区”试点项目为契机,推动“困难群体大、基础设施差、社会治理难”三大难题得到有效化解,形成“街道推动、中心运作、各方参与、居民受益”的社区社会服务新格局。目前已解决小区管理难点问题120余件,携手社区居民、业委会成员、物业代表联合召开四方联席协调议事会20余次,先后采集社情民意60余条,帮助协调解决问题50余个。

  多方联动,推动共同富裕体系化。该街道创新推行七条“共富微路径”,有效整合运用辖区资源,推动多方互动、抱团发展,全力拓展产业增值、群众增收、治理增效。成立全市首批社区“慈善共富基金”,通过多样化捐赠、项目化运行、规范化管理,收到捐款492笔29万余元,打造慈善共富街区(小区)3个,实施帮扶项目4个,帮扶困难群众120余人。持续发展壮大社区经济,为辖区居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贡献力量,已开发就业岗位158个,带动112名困难群众就业,促进群众人均增收达2000余元。

  着力“四个提升”,推动基层发展再上新台阶

  着力组织凝聚力提升。该街道引导“两新”党组织全面参与社区品质提升、治理优化和文化塑造,实现供需对接、项目培育、示范激励路径,推动“两新”党组织成为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和社区治理的“红色动能”。

  着力党员战斗力提升。聚焦项目攻坚、社区建设、安全维稳等“急难险重”,该街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攻克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难问题,探索矛盾纠纷化解“三说会堂五说机制”新模式,解决难点、痛点,打通堵点等事项30余件。

  着力居民幸福感提升。围绕精神富裕,搭建“共富大舞台”,该街道组织辖区七彩炫舞舞蹈队、旗袍走秀队等文艺队伍10支200余人,开展主题活动50余场次,参与群众6000余人。围绕“一老一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日常探视、“长者餐厅”助餐、中小学生寒暑假托管等服务,为辖区12名困难儿童提供生活和学习用品,解决38名困难儿童就学问题。组织实施攀枝花市“心灵绿洲”项目,为辖区74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着力经济发展生命力提升。配合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省级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火红年华”三线时光·里,街道联合包装河门口亲水主题项目、苏铁产业园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场地补短板、苏铁自然遗产保护展示区选址、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三点三线实施等重点项目建设20余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今日西区
西区:“五育”之花绽放光彩
推动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深入开展医疗集团建设工作调研
格里坪镇:欢庆丰收节
西区代表队获佳绩
“自查评查”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质效
创新党建绘制基层锦绣图
送爱心 暖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