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昂 向军
近年来,攀钢钒轨梁厂始终把质量强企作为发展的核心战略,打造世界卓越钢轨品牌,钢轨产品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金杯特优产品”荣誉,是中国唯一一家获得出口免验资格的钢轨生产企业,走出了一条质量提升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员参与铸精品
“不只是‘质量月’才播出质量事故,平时就滚动播出,这对每个职工震动很大,促进了全员参与产品质量管理的积极性。”9月7日,在轨梁厂轧钢单元万能二线生产现场红检室,丙班班长曾建辉和同事正对室内屏幕上滚动播出的近期发生的质量事故进行分析。曾建辉说:“大家都自觉加强精细化管控,强化成品轨检测信息互通,减少了‘漏检’,目前钢轨成品质量居四班之首。”
班组是制造企业基本单元,推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是关键一环。曾建辉将开展质量排查活动融入班组日常,建立“问题处置单”,将质量异常处置过程进行总结制定措施;强化轧机进钢、UF出口导卫板等关键部位精细化巡检,发现苗头及时处理和信息共享。以“多轧轨、轧好轨”为目标,开展“提升60百米轨合格率”等攻坚,稳定全流程轧制过程,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今年1至8月,丙班钢轨轧疤下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平均班产多生产5支轨。在四个班质量评比中,获得第1名3次。
这实际上是轨梁厂推动全员参与产品日常质量管理的一个缩影。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推动全员参与产品质量管理,是应对市场风险挑战的关键措施。该厂铁腕抓质量,对质量事故“零容忍”,坚持“产生原因不清楚不放过,责任不明不放过,责任者未得到教育不放过,纠正、预防措施未得到落实不放过”为原则,将事故教训转化持续改进产品实物质量和品质的目标,形成了质量事故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每年以“质量月”为契机,组织质量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及QC小组发布会等,表彰先进、推广典型做法,调动起广大职工查找影响钢轨产品实物质量关键问题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员重视质量、全员参与质量管控的良好氛围。今年1至8月,该厂钢轨产品累计12项质量指标完成10项,质量指标较同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锻造品牌“硬核”
9月初,该厂在收集国内外用户意见时,一用户提出钢轨表面划痕0.1毫米的质量要求。该厂践行“市场思维”,以用户需求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内控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改进,消除轧制过程中刮痕轧疤风险,做到有指标、有措施、有考核,全面满足用户需求,提升了对用户的忠诚度。
“其实,我们的钢轨是完全满足0.5毫米划痕的质量技术标准要求的,但要践行市场思维,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高内控标准,确保轧制过程的“零缺陷’、产品出厂‘零缺陷’。”轨梁厂生技室质量运行经理邓长富说:“厂里还按照‘向领跑者学方向,向追赶者学细节’的思路建立了对标体系,全力打造世界卓越品牌。”
该厂以提高钢轨合格率、成材率及廓形符合性作为工作重点,固化全要素、全流程和多维度的动态对标机制,建立网络及实物对标体系。仅去年到目前,开展8次向新日铁等国内外钢轨生产企业对标学习。
围绕“实物质量+生产顺行+极致成本”,全品种推广钢轨轧制孔型十大工艺技术,缩小与先进同行企业差距,持续打造世界顶级品牌的“硬核”。
围绕着“高规格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光洁度、高力学性能”为主线开展重点攻坚。通过持续推进设备功能精度平台和防接触损伤体系完善和现场应用、升级质量检测装置等措施,提高了工艺稳定性,轧疤缺陷大幅度降低。1至8月,万能一线产品合格率较同期相比,出口轨合格率提升1.33个百分点,高速百米轨合格率提升2.19个百分点。万能二线道岔轨合格率较同期提升2.87个百分点,高速百米轨合格率提升7.3个百分点。
铸牢高质量基石
9月2日,该厂召开第二届“轨梁工匠”表彰大会,评选出曾建辉等19名基层“轨梁工匠”,进一步激发起职工打造世界顶级钢轨品牌的积极性。
建设世界一流钢轨制造基地离不开人才支撑。该厂持续抓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人才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三个建设”,开展《轨梁工匠专项培养》、轨梁厂关键岗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壮大了钢轨生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抓实质量文化建设。坚持用质量文化育人铸精品的发展理念,提出“轨梁工匠”精神、“两高一稳一低”目标贯穿全过程,通过各种有效举措,推动质量文化从精神、制度、行为落地生根结果,融入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融入生产的全流程制造环节。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始终把钢轨安全性能放在首位,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钢轨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ERP生产模式,保证了每一支钢轨的品质保障和可追溯,赢得国内外用户信赖。
目前,该厂深入践行质量强企战略,推动全员参与,全面加强钢铁智能化制造等新技术应用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