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清华学子以艺术之笔绘就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新画卷

“山川有迹,共攀共行”主题展览开展

图为展览现场。

本报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薛琪舰 梁波 文/图)近日,在盐边县金芋健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员指导、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四川盐边支队策划的“山川有迹,共攀共行”主题展览正式开展,为盐边县的乡村振兴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攀枝花推进文化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

展览通过巨幅拼贴长卷、非遗活化装置、产业创意模型等多元形式,系统呈现了清华学子两年间在盐边县文化振兴与产业赋能领域的实践成果,吸引不少当地居民、企业代表及游客到场观展。

“非常感谢清华学子用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盐边的大美风光和风土人情。”游客郭慧霞表示,参观展览后加深了自己对盐边民俗文化的认知,也更加期待盐边县农文旅产业今后的发展。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员担任学术指导,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四川盐边支队全体成员历时3个月策划完成。展览将持续到8月10日,以“回望——凝视——生长——接力”为内涵,通过“溯流”“守艺”“富域”“盐续”四大篇章,构建起一条从历史记忆到未来图景的叙事长廊。

“我们希望用艺术语言打破学术壁垒,让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可触可感。”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四川盐边支队副支队长张蕴之表示,展览中90%的展品源自清华学子在盐边县的田野调查,通过“物件+数据+故事”的立体呈现,解码共同富裕的微观密码。

乡村振兴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四川盐边支队支队长傅子聪表示,未来将深化与盐边的校地合作,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把展览打造成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平台,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关注乡村、投身乡村,让更多青年智慧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为盐边县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清华学子的实践为盐边县乃至攀枝花的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借鉴,通过艺术展览的形式,挖掘和展示了盐边县的自然生态之美和地方特色人文之韵,将文化、旅游、康养等元素有机结合,提升了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 八月四川盆地大部高温热浪风险高

  • 施工粉尘噪音扰民 经整改已解决问题

  • “山川有迹,共攀共行”主题展览开展

  • 老旧社区更新的“西区样本”

  • 乘风破浪!中国外贸奋力交出“韧性答卷”

  • 四川面向全国选聘技术总师

  • “9点2线”红色文旅矩阵重磅发布

  • 分类广告

  •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攀枝花日报社、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30005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047号
    蜀ICP备2023016275号-1
    Copyright© 2010 - 2025 pzhk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