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邓家怡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薛琪舰 文/图)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考察探险协会川西暑期科考队的12名队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攀枝花,开展了主题为“钢城拓绿路”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峥嵘岁月,铭记建设者们报效国家的鲜活面容,弘扬薪火相传的三线精神。
队员们首先参观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对攀枝花开发建设历史进行了了解,感悟了三线精神的意义。深入观察攀枝花的转型之路,是此次暑期实践的另一核心内容。在攀钢研究院,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了攀枝花产业升级的强劲活力。研究院专家详细介绍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展示了如何将废弃的矿渣变废为宝,提炼出高附加值的钒、钛产品的进程。队员们还近距离了解了应用于汽车制造的各类高端钢材,亲身感受科技赋能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现代版本。
走进兰尖社区,队员们与多位参与攀枝花早期建设的三线建设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老一代建设者用毕生诠释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成为队员们此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代化矿山的景象令人振奋,在“5G矿山”展示区,技术工人为队员们演示了依托5G网络的远程操控、智能调度等先进开采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开采效率,更显著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降低了安全风险。矿区负责人介绍了矿区生态修复面临的边坡治理、植被恢复等挑战,并介绍了正在实施的系统性修复措施。在这里,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识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必须同频共振、统筹兼顾,走绿色、智能、可持续的矿业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本次实践活动,是一次触摸国家工业血脉的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在钢铁与科技的碰撞中,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处,队员们不仅见证了攀枝花从“钢铁之城”向“钒钛之都”迈进的坚实步伐,更在三线建设者的讲述和矿区的实践中,体悟到三线精神穿越时空的力量。
“在活动中,我加深了对祖国西部地区城市转型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的认知,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作为青年学子,未来我们必将以饱满的热情筑梦青春,不负韶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黄雯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