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晏洁 郑星
盛夏的风拂过金沙江,英雄木棉枝繁叶茂,攀枝花的文旅繁花正沐光盛放,灼灼其华。
“我们这里,冬季温暖如春、夏季凉爽宜人,四季鲜花盛开、天天阳光灿烂。是一座来一次就会爱上的城市,来两次就想留下的城市。”今年全国两会上,市委书记吴群刚在现场发出的这份深情邀约,道尽了攀枝花的魅力与温情。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攀枝花正将冬暖夏凉的天时、四季鲜果的地利,连同热情好客的人和,细细编织进每位旅人的体验,绘出一副“花”开全域、“香”沁百业的新图景。
花美:风骨新颜,诗意悠长
攀枝花之美,美在风骨重塑,容颜焕彩。这种美,是山水与城市的和谐相融,是历史与未来的深情相拥。
曾几何时,炉火是我们唯一的“腮红”,“厂城一体”是我们深刻的年轮。而如今,行走在城市之间,东华山化身体育公园,阿署达尾矿库蝶变四季花海,银江电站平湖映照青山——我们用巧手慧心,重塑“高峡平湖”的山水画卷,“山、海、湖”已成市民漫步、游客打卡的“生活秀场”。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修复与雕琢,更是对城市宜居本真的诗意回归。
攀枝花的美,更深藏在多元文化的温润滋养里。火红年华景区,创业者们走过的“背水小道”、吃过的“创业饭”、住过的“干打垒”,仿佛还带着当年的温度,让那段“战天斗地”的火红年华,依然滚烫。盐边记忆街区里,一幕幕老场景、一件件老物件沉默无语,却诉说着“大笮文化”穿越千年的一路风尘。走进迤沙拉村,红墙青瓦间,俚颇人家的歌谣与江南水乡的韵致,奇妙地水乳交融。格萨拉彝族火把节的烈焰冲天,仡佬族送年节的铜锣喧响,傈僳霓裳惊艳国际服装周,共绘民族文化的璀璨光华。
历史遗产、地域特色、民族文化……这些宝贵资源,在文旅融合的催化下,被重新挖掘、激活并赋予时代价值,成为塑造城市独特气质、增强文化自信的核心软实力。如今,它们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鲜活的、可感知的城市灵魂。正如在攀摄制《山水间的家》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曙光所言:“攀枝花是一个文化非常丰富,层次非常立体,多文化交融的地方,是一个令人难忘,适合康养的好地方,下一次我要带上家人来。”
花盛:沃土深耕,百业生香
要让文旅之花常开不败,离不开全域沃土的滋养,更需百业融合的深耕细作。
攀枝花深谙此道,跳出“就文旅做文旅”的窠臼,全力构建“文旅+”的繁茂雨林。
“跟着赛事去旅行”——国家级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的浪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的脚步,二滩环湖马拉松的奔跑,让运动活力注入山水。
“跟着药香去旅行”——“全季康·晃桥上”基地的民宿里,氤氲着中医疗愈的宁静;万宝营森林深处,药草的芬芳随风飘散,沁人心脾。
“跟着果香去旅行”——昔格达田园里亲手采摘的甜蜜,金芋别院农趣盎然的欢笑,让果蔬的香甜,成为诱人的旅行招牌。
“跟着记忆去旅行”——兰尖工业旅游基地的机器轰鸣犹在耳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研学路上,少年们触摸着父辈的荣光,让冰冷的工业遗产,重新有了滚烫的温度。
“跟着光影去旅行”——《火红年华》拍摄地的沉浸式体验,《驻站》剧迷们的深情打卡,让荧幕上的故事,化作眼前真实的感动与热度。
这些“文旅+”交响曲,将体育、康养、农事、工业、影视等多元音符完美链接,奏响强大的产业共鸣。它们不仅拓展了旅游的疆界与内涵,更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一花引动百花香”的繁荣图景,让文旅真正成为赋能百业的“点金石”。
细分赛道更需精耕细作。东区深挖老工业城区文化底蕴,将工业遗址活化利用与城市漫游特色有机结合,让工业记忆与旅游体验交相辉映;西区在昔日的石漠化荒山上播绿,让西佛山凤凰花与蓝花楹共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近40万株“活化石”诉说生命奇迹;仁和区迤沙拉星空观测基地,凭借年均200余晴夜的禀赋,让游客拍下“年度最低满月”,学子们在此仰望星河,许下奔赴未来的志向;米易县深挖“温度、湿度、海拔高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禀赋,打造“阳光康养”黄金走廊,让农民吃上“康养饭”;盐边县红格氡泉的雾气蒸腾,融合“温泉+医养+运动”,成为亚高原训练基地和游人卸下疲惫、安放心灵的暖巢。
这些发展实例充分展示了精准定位和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性。“各区县立足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精雕细琢,打造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了全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和承载力,也为当地百姓开辟了更广阔的增收致富渠道。”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花香:惠泽万家,共酿甘甜
文旅之花盛放,最浓郁的芬芳,莫过于千家万户共享的甜蜜果实。
这香气,飘散在夜间喧嚣的烟火里。傍晚,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日入千元”不再是奢望。今年春节至端午假期,仅“山、海、湖”景区就接待游客83.01万人次,营收超605万元。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安稳的饭碗和百姓上扬的嘴角。它生动地证明,文旅产业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幸福产业。
这香气,萦绕在返乡创业者的笑颜里。联合村村民程文峰曾经跑运输,看到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他毅然回到家乡种植多肉,并和妻子周均莉开办了“晓峰多肉民宿”。“民宿开张1个多月,入住率在60%以上。”周均莉觉得文旅这碗饭会越端越稳。庄上村“水墨金沙”项目盘活江岸闲置地,既解决就业,更带旺全村旅游餐饮,运营一年吸引游客35万人次,拉动消费2282万元。
这香气,更深融于城市跳动的脉搏。2025年春节,米易县用龙狮巡游的欢腾、万人铜火锅宴的热闹“火”爆出圈,揽客101.31万人次,同比激增32.62%。攀枝花公园里,“攀豹豹”与“芒芒熊”携手卖萌,“五一”期间迎客近10万,营收猛增73.95%——文旅IP的魅力,正把匆匆的“流量”,变成眷恋的“留量”,把消费的热情,转化为发展的增量。盐边第九届非遗节上,“盐边一桌菜”的风味回味悠长;仁和智慧农贸市场里,游客抱着刚买的水果,脸上是“实现自由”的纯粹快乐;东区拙务园那由闲置办公房改造的“红墙小院”,开园日茶香伴着琴韵,居民黄菊芳的话朴实又动人:“能亲自体验非遗,很有意义。”
文旅赋能,不仅带来了经济数据的攀升,更深邃地重塑着城市的气质与脉动,成为驱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的核心引擎之一。
……
从三线建设的火红年华,到文旅融合的锦绣华章,攀枝花这朵以花为名的城市,正迎来更绚烂的绽放时节。它以“颜值”引人驻足,以“深耕”厚植沃土,以“共富”酿造甜蜜。花开全域,是资源禀赋的智慧转化;香沁百业,是融合创新的澎湃动能;惠泽万家,是以人为本的生动注脚。
花开正当时,未来更可期。当文旅融合发展的春风拂过,攀枝花正以山河为砚,蘸金沙碧浪,擘画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描绘共富共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