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从“门可罗雀”到“烟火升腾”,仁和区大龙潭乡新街村的“周三街市”,如今已成为周边村民翘首以盼的“节日”。这份红火,源于5年前新街村党总支书记普国兵的一个大胆尝试——用一场活动,“无中生有”点燃了街道活力,圆了村民便捷“赶街”梦。
每到星期三,新街村的街道便早早苏醒。新鲜的瓜果蔬菜、实惠的日用百货、飘香的小吃摊点……熙熙攘攘的人流,洋溢着浓郁的烟火气。村民们说,这要感谢普国兵。2018年初,普国兵力排众议,以一场活动为“星火”,引燃了这条街深藏的潜能。
新街村地处大龙潭乡区域中心,但过去当地村民赶集不便。“以前赶集要去同处大龙潭乡的裕民村,一周就星期天一次,来回挺远,对老人、带小孩的、搬迁户特别不方便。”新街村村民李大爷回忆,新街村街面上空置门面百元月租都无人问津,街道缺乏活力,生活不便成了大家的“心头堵”。
群众的呼声就是号角。“大事做不了,就做力所能及的小事,解决看得见摸得着的难题!”普国兵敏锐地捕捉到村民对便捷集市的渴望,萌生想法:组织一场大型活动,聚人气、引商贩,为常态化集市探路!
2018年初,普国兵带领村“两委”,策划了文艺汇演活动,目标明确:“聚人气、引商流、活经济。”活动时间定于2018年2月8日。普国兵号召全村18个村民小组出节目,精选了12个节目登台。为扩大影响,他还邀请仁和区相关部门“送文化下乡”,一家技术培训学校也带来专业表演。活动从上午9点持续到晚上10点,现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活动“搭台”,集市“唱戏”是核心。普国兵创新地将集市招商融入活动,村“两委”联合发出正式邀请函,面向流动商贩免费提供规划好的固定摊位,覆盖服装、零食、日杂等类型,并承诺提供盒饭。“摊位有限,大家要不要来?”“要来!肯定来!”商贩的热情回应让普国兵信心倍增。
活动举办后,村民共同的呼声是:集市能不能固定下来?
顺应民意,新街村村“两委”决定将每周三定为固定“赶街日”,一坚持就是5年多。
便民利民看得见。“自家菜园吃不完的蔬菜、鸡下的蛋,周三拿到街上就能卖钱,方便得很!”村民纳开芬说,行动不便的老人、需添置农服和生活用品的村民,再不用跑远路。一位服装摊主表示:“以前村民换季买件新衣服都麻烦,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新衣新鞋穿上身,人也精神!”
业态丰富人气旺。昔日“空铺街”不复存在,水泥路取代泥巴路,环境焕新。固定商铺从无到有,月租金从百元难出租跃升至500元左右。特色驴肉馆开了两家,米线店、奶茶店、中餐馆等纷纷入驻,满足了村民多样化的需求。
创业就业活力增。集市带动回乡创业潮,当年参加活动的小食品摊主、小商品商户等,很多坚持至今,生意稳定。不少曾在外打拼的村民被家乡活力吸引回流创业。一位曾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在村委会帮助下回村开起了“老年食堂”。“以前哪敢想村里还能有这样的食堂?”88岁的村民王本芬笑着说。
乡风文明共提升。维护环境、互帮互助的“小善”在新街村成风,感恩教育和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一场活动,点燃沉寂街道;一份执着,成就每周不散的烟火。从“赶集难”到“赶街乐”,新街村的“周三街市”,生动诠释了基层干部主动作为、创新破题的担当,成为满足百姓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样本”。如今,街市上升腾的烟火气,是民心所向,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坚实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