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韵诗 刘蓝文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挥汗如雨,抢抓施工黄金期,不断刷新施工“进度条”;生产车间内,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件件产品下线后,将销往全国各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仁和区迅速行动,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有力抓手,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发展乐章。
光电产业冲刺“开门红” 点亮发展新“引擎”
近日,记者走进中顺半导体LED封装及支架生产项目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作为仁和区光电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项目,中顺半导体正全力冲刺新年“开门红”。
目前,中顺半导体9号厂房内500条产线“火力全开”,7幢1楼厂房的设备安装也已完成,计划2月调试后投入使用。中顺半导体制造总监石王勇介绍:“春节前订单量很大,大家正加紧生产2000kk+的LED灯珠,要发往广东,原本计划20号放假也只能推迟,全力保障订单交付。”
中顺半导体四川生产基地专注通用照明系列LED生产,产品高效节能,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因其成熟的工艺和严格的品控,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十足。该项目自2023年12月签约后,建设进展神速,2024年4月18日试生产,6月15日首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体现了仁和区推进重大项目落地的高效能力。
项目的建设,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就业问题的解决。在项目现场,来自高峰村的职工小杨高兴地说:“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能在家门口参与这么大的项目,太开心了。收入稳定了,还能照顾家人,我也学到了好多新技术。”石王勇表示:“春节后,我们计划继续扩大产能,再招300人左右,壮大团队。”
近年来,仁和区坚持工业当先,聚力打造光电信息、钒钛铸造、清洁能源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仁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仁和区将继续延链、补链、强链,招引更多上下游、左右端配套企业落地园区,强化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打造光电信息企业创富联合体,助力共同富裕。
基础设施暖心项目落地 提升城市“幸福度”
城市建设关乎民生福祉,仁和区南山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稳步推进,为居民的幸福生活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南山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24年纳入计划,涵盖紫辰苑、紫薇苑等3个小区,总投资3524.5万元,涉及37栋楼1007户居民,改造面积达11.18万平方米。
仁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刘蓝文介绍,改造完成后,小区将实现雨污分流、强弱电管线下地,不仅基础设施更完善,环境也得到改善,还能解决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陈红感慨地说:“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以前路坑洼,下雨积水,路灯也不亮,现在路平了,灯亮了,住着舒心多了。”
同样让城市形象焕然一新的,还有迤沙拉大道城市更新工程。该项目2024年6月开工,重点改造雨污管网、人行道,9月中旬起改造南岭路基础设施,目前正推进强弱电管网等建设,已完成产值1500万元。
防洪治理项目高效推进 筑牢安全“防护堤”
2024年,仁和区在防洪治理领域交出了高分答卷。中小河流防洪治理与山洪沟治理重大民生项目工程的高效推进,是全区工作的一大亮点。
仁和区的中小河流防洪治理与山洪沟治理项目总投资2.9亿余元,涉及7个乡镇(街道),建设内容包含河道清淤疏浚39.421公里、新建堤防30.718公里。2024年12月31日已全面完工,保护了约3.53万亩耕地,保障23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河巴斯箐上、下段防洪工程也取得显著成果。仁和区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位于仁和区大河中下游,总投资6810万元,涉及仁和区前进镇、大河中路街道,项目建设内容包含河道清淤疏浚4.06公里,新建堤防4.42公里,现已全面完工。项目的建成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增强了行洪能力,有效保护了约0.15万亩耕地,保障周边9.5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居住在附近的居民纷纷表示,现在河道修好了,美观又方便出行。“这些项目的完工,是老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的见证,为仁和区发展筑牢了安全防线。”仁和区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光电产业如同璀璨明星,照亮仁和区的产业发展之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让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雨污分流、强弱电管线下地等工程,不仅完善了城市的“里子”,也提升了城市的“面子”。全区正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
未来,仁和区将锚定目标攻坚稳增长,围绕2025年全市经济增长目标,提前谋划“十五五”工作,全力以赴谋划好明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确保实现2025年区域发展“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