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阳光米易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旧城焕新颜 路网通未来

——米易县两大民生工程加速推进

图为福园公园施工现场。

图为东站入城道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

□吴植根 黄琴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礼攀 文/图

仲夏,米易县两大标志性民生工程——城南(河东)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与米易东站入城道路建设项目同步按下“加速键”。一边是承载城市记忆与未来生活的公园街区焕新,一边是打通城市脉络的交通动脉延伸,两项工程以“大干快上”的攻坚姿态,共同勾勒出米易城市品质提升与共同富裕实践的生动画卷。

城南片区改造:留住乡愁与生机

机器轰鸣声中,城南(河东)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主体工程迎来关键节点——7月底将全面竣工。作为米易县“3+1”标志性民生工程的核心项目,这里正通过“一个片区、七种模式”的创新实践,推动旧城更新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

“福园”占地面积约50亩,北接文体路,南邻无名规划支路,西靠滨河路,东连福园路。在公园建设中,同步启动文体路、福园路、滨河路三条特色街区打造,进行“一园带三街”整体打造,将密植本土乔木,布置三角梅、炮仗花、藤本月季等大片景观花境,结合攀莲堰改造,营造亲近自然的植物生态园。

在福园公园建设现场,两棵原生黄葛树傲然挺立,其中一棵树龄达40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生态符号。“保留原生树木是尊重自然的承诺。”项目负责人黄超介绍,公园桩基混凝土浇筑已完工,基础底板将于月底完成,未来还将补植乔木花草,打造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附近居民陈曦感慨道:“记忆里的树荫保住了,以后纳凉、散步都有了新去处!”

与公园相呼应的三条特色街区改造同样进展迅速。滨河路以“烟火气”为魂,400米路段将增设花箱、灯筒及怀旧打卡点,三座特色售卖屋重塑城南农贸市场活力;文体路主打“旧时光”情怀,通过老城照片、“迷昜八景”画作及方言展示盒,唤醒城市记忆;福园路化身“花街”,外立面平台鲜花与屋顶三角梅交相辉映,墙绘艺术点缀其间。“改造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老城底蕴与新功能共生。”黄超表示,团队正24小时轮班作业,确保高质量交付。

东站入城道路:激活城市动能

与此同时,米易东站入城道路建设项目现场,水稳层铺设如火如荼。南段工程已完成60%,预计6月底通车。项目建成后,县城至东站通行时间将大幅缩短,区域交通拥堵问题迎刃而解。

米易东站入城道路项目由新建南北段及现状道路改造三部分组成,北段全长920米,路基宽度17米,整体为双向三车道。南段全长495米,路基宽度22米,整体为双向四车道。现状道路长约280米,在对现状道路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同时,对右侧水沟增设盖板,并增设花台进行景观打造。

贤家村村民谢远辉满脸自豪地说:“参与家乡建设,看着道路一天天延伸,成就感十足!”市民王庭常来工地“监工”,他说:“路通了,生活半径就扩大了,民生工程真是办到了心坎上!”项目负责人吴单吉透露,团队正昼夜赶工铺设水稳层,后续将同步推进路沿石安装与人行道回填。“安全、质量、进度一个不落,确保月底通车目标实现。”吴单吉说。

从留住乡愁的公园街区,到畅通发展的交通脉络,米易县以“3+1”工程为笔,书写着城市更新与共同富裕的鲜活实践。随着城南片区“旧貌换新颜”、东站道路“舒筋活络”,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底蕴深厚的新米易正加速走来。

  • 专题调研指导烟叶生产工作

  • 旧城焕新颜 路网通未来

  • 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 守护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

  • 新院区复诊解决群众就医难题

  • 家庭教育讲座开出“教育良方”

  • 马槟榔村产业硬化道路建成通车

  • 无人机打通山区运输“最后一公里”

  •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攀枝花日报社、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30005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047号
    蜀ICP备2023016275号-1
    Copyright© 2010 - 2025 pzhk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