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工会进村”新模式 让“微阵地”发挥“大作用”

  图为米易县攀莲镇贤家村工会驿站。

  □翁古阿玛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礼攀 文/图

  “没想到工会组织建到了家门口,我现在可以享受到工会的系列普惠活动。”近日,米易县攀莲镇贤家村村民王小燕看着刚成立的村工会的牌匾高兴地说。

  近年来,米易县总工会以加强村级工会组织阵地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工会进村”新模式,推动社会各界及农村新业态劳动者入会,提升工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延伸工作手臂:把组织建起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单纯从事家庭农业生产变成各行业的产业工人,在农村建立工会组织尤为必要。

  今年以来,米易县总工会通过调查摸底、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方法持续开展“工会进村”工作,把工会组织向下延伸,把新农人、农民工、农村新业态劳动者组织起来。制定下发了《米易县总工会村级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米易县总工会深化“工会进村”质效提升助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村级工会的规范化建设检查、指导工作,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

  截至目前,全县先后在中山村、龙华村等33个村建立了村工会。同时,按照规范建会、标准建家、会员管理、作用发挥等要求,高规格、高标准建立了6个示范性村级工会组织,逐步构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规范的工作机制。

  激活工作阵地:把活动搞起来

  米易县总工会依托各村现有阵地资源,积极推动“会—村”资源共享、阵地联建,保证村级工会工作“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确保让广大农民工、新农人活动有阵地、学习有地方、维权有去处,让“微阵地”发挥“大作用”,实现工会资源由“职工专享”变为“全民共享”。

  目前,已在5个村级工会建成了一批集文化活动、职工书屋、心灵驿站、法律维权于一体的工会驿站,同时,整合20余家农村书屋建立职工服务中心。值得一提的是,米易县总工会还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2个农业劳模工作室和1个农业创新工作室,不定期组织劳模下沉到村级工会亮身份、明责任、做服务,其中,“杨利贵劳模工作室”两年来开展义务宣讲和枇杷种植培训10余场次;“刘长伟劳模工作室”免费为农民工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带动村民就业;“庄学宇创新工作室”常态化开展辖区村民技能指导服务。

  “现在村里不定期在工会驿站开展主题宣讲、普法宣传、健康知识讲座、农业技术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很接地气,对我们很有用,大家都积极主动参加。”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村民李天明说。

  发挥工作职能:把服务做起来

  服务力是衡量工会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为此,米易县总工会聚焦新农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与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形成工作合力,不定期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培训,持续加大帮扶慰问活动力度。

  “通过村级工会组织,我们把工会服务职能向下延伸,把所有村级工会会员全部纳入春节送温暖、金秋助学、技能培训以及日常职工帮扶助困等活动中,不断提升大家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米易县总工会围绕职工就业、医疗等内容,联合县人社部门积极开展“春送岗位”活动,累计提供岗位超170个,达成就业意向60余人;协助指导各村级工会组织广泛开展农民丰收节、新春游园、趣味运动会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在33个村级工会组织深入开展普惠活动宣传推广,让广大会员充分享受到各项普惠活动。同时,发挥县、村两级工会“法院+工会+人社”等维权阵地作用,提供工会法律援助11件,调解成功11件。

  “成立村工会组织,是我们积极推动‘小三级’工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下一步,县总工会将坚持‘工农结合、会村共建’理念,持续推进村工会组织建设,提升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米易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阳光米易
安宁河畔,创新热土上的追梦人
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民生实事落地
开展“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活动
工会驿站升级改造
拓展视野 增长见识 收获成长
探索“工会进村”新模式 让“微阵地”发挥“大作用”
开展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