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乡村共富的“实干家” ——访西区人大代表谢方奎 版次:04  2025年06月17日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越 文/图

西区人大代表谢方奎是格里坪镇格里坪村副主任、攀枝花市农易达青年创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近日,记者走访这位38岁的“新农人”,听他讲述近几年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故事。

从“一个人硬撑”到“六个村抱团”

“2018年,刚创办农易达的时候,我大学毕业已在外创业8年,干得还不错。听从了家乡父老乡亲的召唤返乡创业,就像个‘孤勇者’带着一股‘建设好家乡’的劲头往前冲。那时候摸着石头过河,搞电商、跑市场、谈合作,全靠自己摸索,走了不少弯路。真正让我有底气的,是2020年格里坪镇6个村的主要负责人找到我,说‘咱们一起干’——这才有了后来的创富产业联盟。”谢方奎说,刚开始心里也打鼓,6个村的资源整合起来,万一搞砸了咋办?但看到村里的闲置土地没人种、年轻人往外跑,又觉得必须试试。

谢方奎告诉记者,首先是把各村的特色农产品盘清楚了:苏铁山药、噹噹鸡、格里坪葡萄、高山蔬菜、苏铁山药面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以农易达为品牌进行打造,开展“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的四个统一品牌化打造工作。其中,公司流转土地20亩搞苏铁山药的技术革新试验,今年计划种植100亩苏铁山药,与市农科院合作,进一步革新种植技术,成熟后向全镇老百姓推广。

其次是把全村的闲置资产盘活了,盘活闲置商铺及空地4000余平方米,建成仓储物流中心和培训学校基地,还建成了全市唯一一家“创新创业孵化园”,去年刚评上省级“星创天地”。

最要紧的是把人心聚了起来。农易达公司自培训学校开办以来,开设电商、面点、挖掘机、叉车、装载机、农业技能等课程,累计免费培训约1800人,其中400多名残疾人,免费发放鸡苗包回收,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人大代表就是要给乡亲们“代言”

作为区人大代表,谢方奎始终记住两句话:一是“把政策讲明白”,二是“把问题带上来”。

“讲政策,得用乡亲们听得懂的话。”谢方奎说,通过“科技乡村”的项目开展各种农技培训,以科技兴村APP收集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邀请专家为农户解答。此外,农易达公司开展各种培训班时,还邀请专家在课前给农户宣讲电信诈骗、森林防火等知识。

“提建议,得盯着乡亲们的难事。”谢方奎说,这几年,自己提的建议都是从日常跑腿中发现的。比如,看到农产品卖不上价,提出了《关于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的建议》,现在格里坪葡萄、苏铁山药都有了统一包装,每年还开展线下山药开挖以及葡萄采摘节等,通过品牌宣传,产品线上线下都卖得挺好。再比如,看到创富产业联盟人才难留,提出了《关于增加农村产业创富的鼓励奖补政策的建议》,通过主动联系区人社部门,结合孵化园整合的创业资源,入驻到孵化园的创业新青年开始多起来,成为了“新农人”。

“干实事,得从小处着手。”谢方奎作为省民生实事监督联络员,按照分配任务,调研持续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支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等民生项目。按照工作指南,谢方奎走访市坤宝托育中心、清香坪街道、河门口街道老旧小区等点位,及时反馈民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做好监督工作。

发展村集体经济更要“接地气”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必须吃透‘三资’、算清‘三本账’。”谢方奎说。

要算清家底账。得摸清村上有多少地、多少房、多少存款,才知道哪些能盘活,哪些该编入村庄规划做好项目储备,哪些资金如何使用。心里要有村域规划这张蓝图,比如格里坪村以前闲置的干水库,现在建成新能源充电和停车场,村集体每年增收15万元。同时,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要符合村域规划,重点发展格里坪葡萄、苏铁山药、江水蔬菜等特色精品农业,引导发展农家乐和康养民宿,加强地企共建合作开展物流运输和劳务服务。

要算清政策账。认真制定村经济发展规划,储备一批集体经济项目,在有支持政策的时候可以马上实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支持农村发展中提到了多项改革措施,有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谢方奎说,结合推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等政策,从中找思路、找出路。储备的项目,适合自己做的可以提前研判实施,或者招商引资,或者联合开发,还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发展促进联农富农。

要算清民心账。“搞产业不能只算经济账,得让群众看见和得到实惠。”谢方奎表示,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创富产业联盟建立“共富基金”,帮助新农人创业者,通过“种苗漂流”计划,免费发鸡苗包回收,通过农产品品牌包装,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开展各项免费技能培训等,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在落实“三议三不议”要求方面,谢方奎说,要做到议近不议远、议小不议大、议实不议虚。

提建议履好职干实事抓发展

作为基层人大代表,谢方奎对今后更好履职有两个小期待:一是希望区人大常委会多组织“接地气”的培训;二是区政府组织各部门出政策。研究制定农业经营主体联动带动增收奖补措施,出台西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扶持政策,对与农户建立持续稳定利益联结机制的小微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吸纳就业、生产托管、订单收购、入股带动、基地建设、厂房建设、品牌创建、农旅融合等方面,建议每年最高给予20万元资金或联农带动支出成本10%的一次性奖补。

“这几年干了点事,但问题也不少,农产品深加工还没真正搞起来,农业产业规模技术革新还在摸索……”谢方奎说,作为人大代表,将脚踏实地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得更好,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