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小浆果成就大产业 ——仁和区推动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全产业链蝶变 版次:04  2025年05月22日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车东洪 文/图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为山野披上金纱。5月13日,仁和区福田镇紫约农业蓝莓基地里,一串串“蓝宝石”在智能滴灌系统滋养下泛着紫光;同德镇千亩桑园中,游客的欢笑声惊醒沾着晨露的桑果。这个川滇交界的农业要地,正以小浆果为支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全产业链蝶变。

转型发展,壮大蓝莓产业

立夏后的一个清晨,紫约蓝莓基地技术人员吉海朋握着剪刀穿行在栽培架间,铅笔粗的枝条在他手中发出清脆的断裂声。基地工人们在他的示范指导下,为蓝莓修枝。“这一季的蓝莓采摘进入尾声,现在要把枯枝烂枝都修剪了,下一季蓝莓才结得好。”吉海朋说。

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谁能想到,这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年轻产业”。

过去,福田镇产业结构较单一,农户主要种植芒果。2022年起,仁和区聚焦产业转型发展,围绕做大总量、缩小差距采取了系列措施,2022年6月,仁和区在福田镇金龟村引进紫约农业(攀枝花)有限公司,建立紫约蓝莓基地,在当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蓝莓种植。

该基地全部采用无土基质栽培技术,具有节水、省肥、高效、省工省力、易于管理等优势,同时,基地引进了数字化管理平台,采用配肥、控温、监测、施肥、灌溉等智慧农业管理方式,达到高效种植、科学生产的效果。

短短2年多时间,蓝莓产业在此迅猛发展。“今年,基地里800多亩蓝莓,产量达到1500吨,产值突破9000万元。”吉海朋说,“接下来,我们将以促早技术为突破口,通过修剪技术和调整营养配方,力争做到10月份开始采果,11月大量开采,抢占市场先机,实现提早上市。”

产业的发展,让不少农户搭上了这班“快车”,胡洪富就是其中之一。

距离紫约蓝莓基地5公里外的梅子箐水库边,胡洪富的200亩蓝莓已摘完果实,正张开枝干,等待修剪。胡洪富介绍,2024年,他以村集体+农户的形式种植蓝莓,200亩蓝莓总投资800多万元。村集体投资300万元,他自己花了500多万元,还有部分村民用土地入股,紫约农业(攀枝花)有限公司则为他提供技术指导。“我这个基地是去年6月份开始建的,去年8、9月份才开始种蓝莓,今年大概收获了1万多斤,因为去年种得晚,所以今年果子小一些,收获的就比较少,明年预计产量可以达到30万斤,产值大概有900万元。”胡洪富信心满满地说。

金龟村蓝莓产业的壮大,在全镇起到了示范作用。福田镇农业农村综合事务中心主任姜杨说:“截至目前,全镇蓝莓种植面积超2000亩,产值超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用好企业+集体、企业+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持续扩大蓝莓种植规模,不断做大蛋糕,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同时,发展蓝莓冷链物流,探索精深加工,构建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农旅融合,桑园变身景区

“五一”假期,同德镇桑园里,深紫、金黄、玉白的桑果挂满枝头。西昌游客小张踮着脚摘下一串“白玉王”,清甜的汁水在唇齿间迸发,他说:“没想到桑葚有这么多颜色,带孩子来既尝鲜又长见识。”停车场里,川A、云P等外地牌照车辆排成长龙,农家乐的桑葚游预订排到了一周后。

同德镇桑葚种植历史悠久,得益于其独特的海拔气候和优越的地理条件,这里的桑葚果实饱满、颗粒大且味甜多汁,有四季长桑果、金桑葚、白玉王桑葚等10余个品种。近年来,同德镇积极发展桑葚产业,桑葚成为该镇的第二大产业,在助农增收账本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共和村村民徐宗虎的桑园里,5个品种的桑树错落分布。“四季长果桑全年挂果,金桑葚做果干供不应求,白玉王专供高端市场。”老徐的手机不时响起订单提示音,他边忙边对记者说:“去年市场价10元左右一斤,我挣了8万元。”

翻开同德镇农业农村综合事务中心主任郭磊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一组组数据:6000亩种植基地年产值6000万元,桑葚主题游玩每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此外,桑葚还可以加工成桑葚干、桑葚酒等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和销售周期。未来,同德镇计划继续丰富桑葚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并探索新的市场渠道,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仁和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我们用工业思维经营农业,用生态理念激活资源,小浆果也能成就大产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仁和区特色水果总产量约3946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0.53%,其中草莓产量约2628吨,蓝莓和柑橘类等园林水果产量约1318吨,一幅“四季果香、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图景正渐次铺展。

【记者手记】

从无土栽培的蓝莓基地到四季飘香的文旅桑园,仁和区的产业变革揭示着现代农业的深层逻辑,在土地集约中重塑生产模式,在要素聚合中延伸产业链条,在利益联结中实现多方共赢。这些跳跃在枝头的小浆果,不仅是自然馈赠的甜蜜果实,更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鲜活注脚。

当科技赋能突破资源桎梏,当三产融合打开价值空间,仁和这片热土正在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