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河南省广播电视台为何约攀枝花人?因为一本新书! 攀枝花有位爱写古代人物“B面”的作家 版次:04  2025年05月16日

□肖憶

五一长假刚过,河南省广播电视台向攀枝花作家张亮发出邀约,希望张亮能去河南参加读书栏目访谈。河南省广播电视台为什么会给攀枝花作家递出“橄榄枝”呢?这是因为一本新书!

当其他作家在帝王将相的功业里寻找历史坐标时,传记作家张亮独辟蹊径地选择作为历史的“B面观察者”。这位深耕历史人物写作十年的学者型作家,用《诗人陆游》《诗人李白》《张居正传》等5部专著,构建起解读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人的独特坐标系。其中,《诗人陆游》前期已出版。近日,其新作《司马懿传:从潜龙在渊到权倾朝野》(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作品积极探寻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政治出路,给读者解读了不同于熟知的《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形象——比如他在修复学校教育和推广儒家礼仪等方面鲜为人知的一面。

整个三国时代人才辈出,论战略家,蜀有诸葛亮,吴有鲁肃,魏实力最强,有荀彧和司马懿。司马懿一生隐忍,直到70岁诛杀曹爽才拥有了绝对权力。他奏响了三国纷争渐趋落幕的序曲,更为国家的再度统一打下了基础,其生命轨迹几乎与三国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相始终。罗贯中评价司马懿为: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张亮结合三国时代背景,按照司马懿生平的时间顺序,对司马懿的人生道路进行了深入解读。

这部12万字的传记颠覆了“冢虎”的传统脸谱。作者借助灵动的文字、精巧的构思,透过司马懿奇诡的一生,深入挖掘一代权臣的心路历程,展现出一个性格鲜明、思想丰富、立体有型的战略家形象,使司马懿的权谋智慧,以及那段诡秘魏晋风云,再现于读者。

书中提到,东汉末年,连年战乱,中央和地方学校教育陷入停顿,儒学不兴。在司马懿的授意下,部分地方恢复了学校教育,重兴太学。他还令人收集儒家教义经典,并整理注释,纳入国家太学和地方“小学”的必修课。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时代需要这么一个人,修复学校教育,让更多人摆脱愚昧,也需要一个人,在全国推广儒家礼仪,让全社会形成服膺儒教的风尚,为将来的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当读者跟随作者的考据笔触,从散落在《后汉书》《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等历史资料中的描述拼出司马懿的巡行轨迹,一个在儒学与玄学夹缝中重构权力秩序的身影逐渐清晰。这部融合微观史学与社会学解剖的传记,如同递给现代人的多棱镜——当我们在会议室里推演方案时,司马懿在尚书台草拟的《请恤民表》正在纸页间沙沙作响;当我们纠结职场进退时,那个在五丈原军营默默清点粮草的身影,早已写下关于蛰伏与爆发的千古注脚。

事实上,这并非张亮的作品首次引发关注。其此前出版的15万字著作《诗人陆游》,便以陆游诗作切入,通过梳理其交游网络,勾勒出一位立体鲜活的爱国诗人形象,展现了历史人物与时代的深刻联结。

谈及为何钟情古代人物传记创作,张亮坦言:“历史人物的经历中藏着未来的启示。我希望通过写作,让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生活哲学产生共鸣,赋予权力博弈、生存智慧等永恒命题以温度。”

这位攀枝花作家正以独特的创作视角,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也让更多人看到了阳光花城文化创作的蓬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