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茂林 特约通讯员 孟祥林
在鞍钢集团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简称攀钢钒)提钒炼钢厂的2号板坯连铸机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智能化变革正在悄然上演。随着大包岗位正式迎来了机器人测温、取样等功能的全面应用,标志着该厂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让作业远离高温环境的美好愿景渐渐照进了现实,现场作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智能化时代。
智能化机器人亮相,生产现场大变样
5月6日,笔者走进板坯浇钢平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一边是火红的钢水在浇铸,一边是繁忙的技改施工,两者相互映衬,共同谱写了一曲劳动的赞歌。
9时35分,一个钢水罐在吊车的牵引下缓缓向大包回转台靠近,稳稳坐落。丁班大包岗位的职工李玉国熟练地与现场操作人员进行作业条件确认,随后轻触电脑屏幕,启动了机器人作业程序。只见回转台上的机器人伸出机械臂,精准地将百余斤重的直推油缸安装在指定位置,现场人员迅速接上电磁感应下渣检测装置的插头,等待新炉次开浇。
令人瞩目的是,2号板坯连铸机首次实现了4台机器人同时上线作业。它们凭借激光、视觉传感器等高科技手段,精准感知操作对象的位置和工况,再通过PLC和工业计算机的高效运算、识别、控制,轻松完成了包括自动拆装直推油缸、清洗长水口、测温取样等在内的10余项操作。昔日工人挥汗如雨、身处高温烟尘环境的生产场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的精准作业和职工的轻松操作。
“现在有了下渣检测和机器人测温取样功能,我们的工作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把活干了!”大包岗位的职工刘军感慨道,“能在退休前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红利’,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智能机器人上线,“无人浇钢”渐成现实
钢水从中包经过通红的浸入式水口源源不断地注入结晶器后,加入适度的保护渣成为浇铸操作的关键环节。而如今,智能机器人的加入,不仅让工作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更让“无人浇钢”成为可能。
在宽敞明亮的操作室内,主操手梁华神情专注地盯着控制盘上的各项数据,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干活轻松了不少,但责任心一点也不能松懈。我们必须时刻关注过程控制中的变化情况,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生产出现异常。”
浇钢人员龚迪均则在中包烘烤位检查完相关设备后,回到岗位,他感慨道:“现在有了机器人的帮助,我们只需控制好液位,就能实现精准浇钢,不仅劳动强度降低了,铸坯质量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
在线自动调宽系统,助力铸坯质量提升
“中包浇钢,后面有调宽计划,请做好现场准备。”随着中控室传来的指令声,2号连铸机长文辉迅速走向平台上的一个智能系统控制箱。他点击操作界面,仔细确认着实时在线数据情况。
原来,该厂引入了结晶器在线自动调宽系统。这一系统可根据生产需求自动调整结晶器宽度,确保铸坯尺寸精准无误,极大减少了人工操作误差,提升了铸坯质量稳定性和连铸机作业率。文辉感慨地说:“以前调整结晶器宽度需要停机操作,既耗时又费力;现在只需设定好数据直接启动即可,效率提升了一大截。”
面对先进的工艺设备技术,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也曾感到陌生和困惑。然而,他们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摸索,逐渐掌握了智能系统的操作技巧,成为了智能化生产的行家里手。浇钢人员苏德奎满脸笑容地说:“现在我们对智能系统的掌控越来越娴熟了,相信在厂里的持续推动下,我们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展望未来,攀钢钒提钒炼钢厂将继续深化智能化系统应用,不断提高生产流程运行效率,以精益管理为推手,狠抓极致效率和极致降本,为实现品牌建设新突破、助力钢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这场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中,钢铁巨人正以崭新的姿态焕发着勃勃生机。